上網時間:2011年01月13日
根據一項對多位資深業界人士所做的非正式調查,從現在開始到未來幾年內,半導體產業都正處於一個轉折點。初創的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能獲得1億甚至2億美元的資金,用以開發新一代複雜系統單晶片(SoC)產品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創投業者們並未獲得與其投資相等的回報,而過去鼓吹大力投資的合夥人也早已離開這個產業。
因此,下一步該走向何方?會出現更多的半導體初創公司嗎?他們將如何獲得資助?在一個受到嚴重限制的集資環境中,又如何獲得突破性的創新?
要瞭解產業的困境,就必須考慮IC開發成本(圖1)和初創公司先期投資趨勢線(圖2)之間的差異。在與業界超過25位利益相關人(stakeholders)──包括創投業者、創立半導體公司的CEO,以及新創公司的CEO──進行訪談後,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新興的趨勢可能將半導體產業從一個充滿活力的技術經濟創新引擎,轉變為僅能提供‘Me too’產品的承銷商。
從這次訪談中,我們確定了三大主要趨勢。首先,規模較小的業者整併為更大規模公司正在加速進行。事實上,過去十年間,許多公司歷經收購整併而退出了半導體產業;IPO則幾乎已不存在。即使是中等規模的上市公司,在過去數年間也經歷了大量整合。其次,由創投業者支援、已募集到新資金的公司均專注於特定利基市場。例如一些開發專有類比和混合訊號IC的業者;這些元件通常採用較大的製程幾何尺寸,整合度也相對較低,這將使業者能維持合理的成本。最後,SoC新創業者的活動似乎更加平息了,因為要開發這些高度複雜元件,需要極其龐大的費用。
那麼,這個產業還剩下些什麼呢?相當令人遺憾,對創業者來說,僅存的也許是愈來愈狹窄的空間和更少的創投資本。不過,新創企業仍可能在這個產業佔有一席之地,也許是主攻某些成長潛力有限的小型市場;或是讓自己成為一家IP供應商,循ARM和MIPS的模式前進。兩種情況都提供了相當驚人的財務表現,為創投產業再注入了活力。
在訪談中,一位資深CEO指出,晶片產業看起來可能會越來越像汽車產業──成熟、進展緩慢,並且由少數幾家大公司所把持。其他業界人士則認為,採取製藥業的模式可佔上風;一些處於開發階段的小型公司創造出了極有潛力的智財權,之後再賣給握有大量資源的大型企業,藉此推動產品上市。另外,訪談中也有一位業界人士指出,業界也許會重返大型實驗室主導的時代,如貝爾實驗室、Xeror Parc和Sarnoff等。但無論在上述的任何一種情況,都沒有讓創投業者投下資金的餘地,而且也並未看到能容納真正突破性技術的空間。
難道我們的產業將持續成熟到邊緣化的地步是無可避免的結果嗎?抑或是仍有其他可能?
回顧最近一波半導體新創業者的成功範例,博通(Broadcom)和Marvell是兩個很好的例子。這兩家創立於上世紀90年代的公司在過去十年間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促成他們在市場上獲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兩個。
首先,兩家公司都採取純粹的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運作模式。這個策略讓他們免於巨額投資,否則他們將一直致力於建設龐大的生產設備。更有效地利用資本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對這個產業而言,成功往往伴隨著破壞性創新而來。
具備破壞性創新特質的公司,如Broadcom和Marvell,他們為市場帶來了將系統開發者(包括通訊系統工程師及科學家)和IC電路開發者結合起來的做法──這些人才都是開發SoC不可或缺的。幾乎每一位與我們訪談的半導體產業專家都強調,他們現在的軟體開發人員比例遠較IC設計師來得多。這種轉變是SoC設計人員為業界直接來帶來的創新成果。
現在,這些公司即將向市場推出更新穎的SoC思維,不再侷限於破壞性創新,這些業者們現在強調持續創新。是的,他們為矽產業帶來了嶄新的思維和更新的系統技術,且現有的SoC業者們都已具備這樣做的能力。
當 Broadcom和Marvell進入市場後,當時主導市場的半導體業者們還沒有雇用能夠設計出創新自適應濾波器或複雜數據機和里德-所羅門編解碼器的工程師。當時,這可是系統OEM業者的工作。但現在,幾乎所有的半導體業者都擁有系統工程師和開發人員;由於開發成本不斷升高,擁有這些工程人員就顯得更具優勢。
從這個角度觀察,試圖投資SoC新創公司似乎沒有道理。我們不禁要問,在半導體領域中,究竟破壞性創新象徵著什麼。SoC上一場比賽,而不是下一個。
與我們訪談的業界高層們一致認為,半導體產業仍然有創新需求。他們列舉了通訊和消費電子產品不斷增加的頻寬需求;行動裝置和汽車對更輕、更高效電源的需求,以及能以更智慧的方式,將能源送到消費者和企業用戶端的全新能源解決方案。但他們也相信,要確實滿足這些需求,現有技術版圖仍然缺少了一些關鍵。
那麼,他們認為半導體創業潮有可能捲土重來嗎?
在我們的訪談調查中,部份受訪者認為,‘無晶片’(chipless)半導體公司也許會成為未來的產業先鋒,如eSilicon和Global Unichip等。向‘無晶片’轉移,將能顯著降低為了將新的半導體產品推向市場所需挹注的前期投資成本。
一些CEO表示,將感測器和驅動器整合到半導體元件中的熱潮仍在持續,並可望成為推動半導體朝更高整合度發展的一股主要驅動力量。在晶片中添加陀螺儀、加速度計、相機零件、麥克風和磁強度計等零組件的能力將成為關鍵,特別是如果能採用標準CMOS製程,那麼,這些能力將極具開創性。
事實上,微機電系統(MEMS)將晶片的整合度拉高到了全新的水準,這也可望為半導體產業帶來下一波大規模的破壞性創新技術浪潮。
沒有人能預測下一波半導體的轉變會在何時發生。但根據過去的產業經驗,只要有一個人做了正確的事,實現了技術創新和突破,就有可能帶動下一波創新浪潮。
半導體產業能否重新找回不久以前還曾擁有的熱情、活力和能量?答案將取決於企業家們是否針對創新做出正確的決定了。
我們正處於晶片產業的轉折點。對半導體領域來說,無論是創新,或是持續整併和削減成本,未來這些趨勢都可能愈來愈多地出現在美國以外的國家。
本文由Bruce Kimble、Marty McMahon與Matt Rhodes三位半導體產業專家共同撰寫。Kimble是半導體產業專家;McMahon是潔淨能源產業專家,並作職於美國加州一家調查公司McDermott&Bull;Rhodes是半導體產業的長期投資者。
圖1:每代製程開發積體電路的成本(單位:百萬美元)。
圖2:第一輪半導體領域創投資金的晶片產業營收百分比。
此文章源自《電子工程專輯》網站:
http://www.eettaiwan.com/ART_8800631757_480102_NT_fda2519d.HTM
Google Translate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1. 一般特性 ( General ) : L1 frequency 、 C/A code 、 12-channel 。 此特性為一般衛星接受器模組所表示的基本接受功能 , 標註著衛星接受器的接收頻率與訊號碼和接受衛星頻道數 , 例如 L1 frequency ...
-
1. 電場輻射耐受性測試用各式不同頻段高功率天線接至功率放大器及信號產生器,藉以模擬輻射場強干擾待測裝備。輻射場強量測求需求,依不同頻段定有不同場強大小,單位以伏特/米(V/m)示之,待測裝備必需按正常模式下操作。 2. 以IEC 1000-4-3為例,測試設備對於規定頻譜成分...
-
頻譜分析儀 解析頻寬 (Resolution Bandwidth, RBW) 濾波器 RBW 濾波器也稱中頻濾波器,他的作用是將 RF 頻率與本地振盪頻率相檢的信號,也就是所謂的 IF 信號,由混波器產生的眾多頻率中過濾出來。使用者可藉由頻譜分析一面板上的 RBW 控制鈕選擇不同...
-
來話顯示的規格如果依其傳輸方式來區分,世界上主要有二種傳輸方法.一種為較簡易的雙音複頻 ( DTMF : Dual Tone Multi-Frequency ) 和另一種速度快,傳輸資料較複雜的移頻鍵控 ( FSK : Frequency Shift Keying ) 的方式. ...
-
IFA : (1). 倒 F 型天線屬於單極天線的特例,其特點在於位在饋入點附近的接地線段和與接地面平行的發射線段 。 (2). 倒 F 型天線形成 low profile 結構,不至突出於手機外 。 (3). 倒 F 型天線其發射場形較單極天線更接近全向性的輻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