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Translate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使用於穿戴式裝置的無線充電應用

        智慧手錶、健身腕帶 (fitness wrist band) 以及耳機等眾多低功耗穿戴式裝置已紛紛推向市場。
       這類的電子產品將有望在未來幾年獲得快速的增長和發展。這些產品的典型特徵是小巧輕薄、形狀各異。所用電池容量從 100mAh 到 300mAh 不等,因而對充電速率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一般傳統的充電方式是使用插頭插孔式 (plug-and-jack style) 連接器或 micro-USB 連接器來進行充電。但是這些連接器對於一些新推出的超薄穿戴式應用來說這些連接器的結構體積都顯得太大了並且對於戶外穿戴環境來說,這些連接器的髒汙都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無線充電的應用方案因此應運而生,適用於 Qi 標準 (WPC 制定) 的現有半導體裝置經過簡單調整,就可使用於這種低功耗應用。
無線充電技術是使用兩個平面線圈穿過密封外殼傳輸電源。對於低功耗穿戴式裝置而言,體積小、厚度薄的低功耗接收器線圈可以輕鬆安裝在外殼的背面或腕帶內。符合 Qi 標準的裝置為是一種成熟解決方案,除了能夠縮短產品開發時間外,同時還能讓產品可以得到現有 WPC 基礎設施的支援。
       在符合 Qi 無線電源系統,於穿戴式可攜式設備中會有一個接收器 (Rx),能為電池充電提供能源。而發送器 (Tx) 則位於固定基座中,可連接牆壁上的電源。
       Tx 的輸入電源可轉換成 AC,然後在發送器線圈與 Rx 線圈靠近時,經發送器線圈磁耦合至 Rx 線圈。Rx 的輸出電壓通常為 5V,電流可達 1A,提供給穿戴式可攜式設備中的電池充電器 IC 輸入電源。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TTQS 評核模式

1. 做什麼? 
教育訓練機構必須告訴他人自己在「做什麼」,教育訓練標準在哪裡。
過去大家習慣仰賴高階主管提供的標準來辦理訓練,但現在應該改變方式,評核委員先問訓練機構「你的標準在哪裡」?
各訓練機構必須建立自己的標準,擬定自己的訓練目標與特色,自我檢視有無滿足經營策略的需要。 
2. 如何做? 
假設訓練機構的目標是「提升組織競爭力」,則訓練機構就必須明確指出衡量「競爭力」的標準在哪裡?
課程設計、師資陣容、教學方式與相關配套措施,是否真的可以提升訓練機構所認定的「競爭力」? 
3. 結果如何? 
訓練機構有無成就感?學員有沒有進步?工作表現如何?訓練機構有沒有了解教育訓練機制?
這個機制不是評勞委會職訓局來訂,而是訓練機構自己要訂,自己透過訓練機制去檢視訓練結果有無符合自訂的標準。 
4. 如何改善?
訓練機構根據自訂的標準檢視後,發現無法達成預期目標,則該訓練機構有無自我改進的機制可以調整?
在認可制評核實施的初期,訓練機構評核的重心偏重在 input與 process。
基本上訓練機構能否建立自我改進機制,將比教育訓練結果的展現更為重要。

STM32F Application EV Board schematic design


鋰電池的常用術語

1.電池容量
電池的容量又叫電池的電量,單位為Ah(安時)或mAh(毫安培時)。容量為1Ah的電池理想情況,在充滿電的情況下用1A的電流持續放電可以放1個小時。
2.充/放電倍率
充/放電倍率表示以多大電流充/放電,一般以電池的標稱容量的倍數來計算,一般稱為“多少C”。2500mAh的鋰電池,如果放電倍率為1C是指放電電流為2500mA,充電電流為0.2C是指充電電流為500mA。
3.標稱電壓
鋰電池的標稱電壓又稱為額定電壓,普通手機電池的標稱電壓一般為3.7V,電池充滿時的電壓一般為4.2V左右,電池剛放完時的電壓一般為2.5V左右。
4.標稱功率/標稱能量
根據物理教材,P=U*I,W=U*I*t,功率的單位為W(瓦),能量的單位為Wh(瓦時)。容量為1500mAh的電池,標稱電壓為3.7V,標稱功率為5.55W,標稱能量為5.55Wh。
5.內阻
電池可以等效為一個電壓源,帶有一定的內阻的電壓源。對電池來說,內阻越小越好,內阻越小也越貴。
電池的內阻的單位為Ω(歐姆)或mΩ(毫歐)。電池內阻主要受電池的材料和製造工藝的影響。
6.迴圈壽命 
電池的迴圈壽命一般指充滿和放光一次的迴圈,電池到了迴圈壽命後,電池老化很厲害,電池的容量將下降很多,迴圈壽命也是衡量電池的重要指標。
IEC標準規定電池的迴圈壽命為500次後保持為初始容量的60%,國標規定迴圈300次後容量應保持為初始容量的70%。
7.剩餘電量(SoC)
電池的剩餘容量指電池當前的電量與總的可用電量的百分比,0%~100%,反映還有多少電量的情況。(SoC : State of Charge)。

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四層次評鑑模式、ROI

四層次評鑑模式
Kirkpatrick( 2006, p.3)認為「評鑑訓練活動」主要在評定訓練課程的成效,評鑑者應就反應 (reaction)、學習 (learning)、行為 (behavior)及成效 (result)等四個層次進行評量。
1.反應(L1):受訓者滿意嗎?(學員對訓練方案的看法和滿意度)。
2.學習(L2):受訓者有學習效果嗎?(經由訓練課程改變其態度)。
3.行為(L3):受訓者有行為改變嗎?(是否能將學習成果移轉在工作態度、工作行為)。
4.結果(L4):受訓練方案值得投資嗎?(對組織所能提供的具體貢獻或績效)比較而來。
ROI: 投資報酬率;
Training ROI %= (淨課程利益/課程成本) X 100%
除了 Kirkpatrick 的四層次外,Phillips 以 Kirkpatrick 四層次評估為基本架構,再加入財務分析部份,形成五層次的投資報酬模式(ROI):層級一:評估反應和確認行動計畫、層級二:評估學習、層級三:評估在工作中應用的情況、層級四:確認課程方案的商業結果、層級五:計算投資報酬。在 TTQS 系統中,即以 Phillips 的 ROI 模式在評核。 

慈濟電子報 - 每日靜思語

即使是用一只茶杯,也要感謝燒窯的人;何況是一棟壯觀的建築物,更要謝謝眾人的付出。
http://news.tzuchi.net/QuietThink.nsf/4FC712AFFFEEF5DB4825680000120D09/0D617CA48804551A48256C8F004512F7/$FILE/1199.jpg

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智慧型手錶基本架構

       智慧型手錶所支持的功能不僅是計時而已。 它能夠執行像數學計算和異國定時模式這樣簡單的任務,像遊戲、多媒體簡訊、電話提醒和接近感知(proximity awareness)等這些較複雜的應用。
       智慧型手機的功能,可實現創新的使用者信息和互動。基本型的智慧型手錶之主要元件是一顆 Bluetooth Smart 晶片、一顆微控制器(MCU)和液晶顯示器。
       CSR μEnergy CSR101x 家族器件的平台就可提供一單模的 Bluetooth 低能量無線電、 整合式的 16 位元處理器和 128KB 的記憶體。它可擔任系統心臟的角色,控制所有的周邊設備。
       液晶顯示螢幕把信息顯示給使用者,並具有電容/電阻的觸控功能,所以產品中就需要實體的按鍵。觸控型的液晶顯示螢幕可大幅改善使用者的體驗,讓他們可以觸控、輕敲和滑動的手勢來控制手錶的應用。
       系統中的 MCU 通常可透過串列匯排流(如 SPI )而與 LCD 連通。產品還可能還會配備一個揚聲器或壓電蜂鳴器,作為通知之用,例如警報。 
       為提供一個可擴展的平台,還可將另一顆微處理器整合到方案中,以提供額外的處理能力和擴展 IO,以便可在產品的設計中加進更多的感測器(如氣壓感測器)和周邊設備(例如 GPS )。這樣就可以實現更複雜的數據處理演算法以及使用具有豐富的圖形界面作業系統。MCU 可用串列匯排流上簡單且標準的控制協議來與 CR101x 設備來接。

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新指紋識別技術 IFSTM

       IFSTM 技術全名為 「Invisible Fingerprint Sensor」(IFSTM)技術。它有別於傳統模組式指紋感測器,手機廠商無需在手機前面板或於背蓋上開孔植入指紋感測器模組,而是將指紋感測器隱藏於 觸控屏(TP)面板之下,IFSTM 指紋技術的增加並不改變手機原有設計的 ID 風格,也無需用戶改變對安卓手機的使用習慣。IFSTM 技術可應用於玻璃及藍寶石保護外蓋上。
       這項技術最大的挑戰,相對於外掛式指紋識別技術,其信號強度衰減較快,因而對指紋檢測晶片的硬體電路設計存在有更高的技術要求,同時對圖像預處理及匹配演算法等軟體實現,也有更為苛刻的挑戰。此外,IFSTM 技術對 TP 加工工藝也有更高的要求。

     

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平衡計分卡

       平衡計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簡稱 BSC),就是根據企業組織的戰略要求而精心設計的指標體系。
       按照卡普蘭和諾頓的觀點,平衡計分卡是一種績效管理的工具。它將企業戰略目標逐層分解轉化為各種具體的相互平衡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並對這些指標的實現狀況進行不同時段的考核,從而為企業戰略目標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執行基礎。
       平衡計分卡於 1992 年由哈佛大學名師羅伯·卡普蘭及大衛·諾頓(David Norton)首度提出,平衡計分卡的內容包括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方面。
       平衡計分卡反映了財務、非財務衡量方法之間的平衡,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之間的平衡,外部和內部的平衡,結果和過程平衡,管理業績和經營業績的平衡等多個方面。所以能反映組織綜合經營狀況,使業績評價趨於平衡和完善,利於組織長期發展。
       由各主管部門與責任部門共同商定各項指標的具體評分規則。一般是將各項指標的預算值與實際值進行比較,對應不同範圍的差異率,設定不同的評分值。以綜合評分的形式,定期(通常是一個季度)考核各責任部門在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創新與學習等四個方面的目標執行情況,及時反饋,適時調整戰略偏差,或修正原定目標和評價指標,確保公司戰略得以順利與正確地實行。
       評估標準的平衡計分卡須遵守三個原則:因果關係;成果量度與績效驅動因素;與財務連結。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