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構裝依使用材料可分為陶瓷(ceramic)及塑膠(plastic)兩種,而目前商業應用上則以塑膠構裝為主。以塑膠構裝中打線接合為例,其步驟依序為晶圓片切割(die saw)、黏晶(die mount / die bond)、銲線(wire bond)、封膠 (mold)、剪切/成形(trim / form)、印字(mark)、電鍍(plating)及檢驗(inspection)等。以下依序對構裝製程之各個步驟做一說明:
在晶片切割前,有時需把晶圓變薄,就須經tape(貼膠)-->Grind(研磨)-->detape(撕膠)-->mount(上片)
晶片切割(Die Saw)
晶片切割之目的為將前製程加工完成之晶圓上一顆顆之晶粒(die)切割分離。欲進行晶片切割,首先必須進行晶圓黏片,而後再送至晶片切割機上進行切割。切割完後之晶粒井然有序排列於膠帶上,而框架的支撐避免了膠帶的皺摺與晶粒之相互碰撞。
黏晶(Die Dond)
黏晶之目的乃將一顆顆之晶粒置於導線架上並以銀膠(glue)黏著固定。黏晶完成後之導線架則經由傳輸設備送至置物盒匣(magazine)內,以送至下一製程進行銲線。
銲線(Wire Bond)
銲線乃是將晶粒上的接點以極細的金線(18∼50μm)連接到導線架之內引腳,進而藉此將IC晶粒之電路訊號傳輸至外界。
封膠(Mold)
封膠之主要目的為防止濕氣由外部侵入、以機械方式支 持導線、內部產生熱量之去除及提供能夠手持之形體。其過程為將導線架置於框架上並預熱,再將框架置於壓 模機上的構裝模上,再以樹脂充填並待硬化。
剪切/成形(Trim /Form)
剪切之目的為將導線架上構裝完成之晶粒獨立分開,並把不需要的連接用材料及部份凸出之樹脂切除(dejunk)。成形之目的則是將外引腳壓成各種預先設計好之形狀 ,以便於裝置於電路版上使用。剪切與成形主要由一部衝壓機配上多套不同製程之模具,加上進料及出料機構所組成。
印字(Mark)
印字乃將字體印於構裝完的膠體之上,其目的在於註明商品之規格及製造者等資訊,一般有油墨及雷射兩種。
檢驗(Inspection)
晶片切割之目的為將前製程加工完成之晶圓上一顆顆之 檢驗之目的為確定構裝完成之產品是否合於使用。其中項目包括諸如:外引腳之平整性、共面度、腳距、印字 是否清晰及膠體是否有損傷等的外觀檢驗。
測試(Test)
測試有分晶圓針測(CP).封裝後功能測試(FT),之目的在於針對晶片作電性功能上的測試,使IC在進入封裝前先行過濾出電性功能不良的晶片,及封裝後剔除功能不完全ic,以避免對不良品增加製造成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